从《Why I Left Facebook》扯到蘇東坡《卜算子》
· ☕ 13 分钟
从《Why I Left Facebook》扯到蘇東坡《卜算子》
前段时间,由于要研究一个 TCP 接收缓冲区大小配置的问题,搜索到了一编 Blog: A TCP Timeout Investigation。 感觉 Blog 主是个现世小众的技术较真之人。 于是浏览了他的其它文章,看到一编: Why I Left Facebook。感触良多,故翻译之。
前段时间,由于要研究一个 TCP 接收缓冲区大小配置的问题,搜索到了一编 Blog: A TCP Timeout Investigation。 感觉 Blog 主是个现世小众的技术较真之人。 于是浏览了他的其它文章,看到一编: Why I Left Facebook。感触良多,故翻译之。
我不是网络专家,只是在经历了多年的生产和测试环境网络问题排查后,不想再得过且过,于是记录下所学到的知识。由于对 TCP 栈的实现了解有限,所以内容仅作参考。
本来想直接写理论、和实践分析的,但为了不 “赶客出門” 和不 TL;DR,还是以故事形式展开吧。语言要生动活泼。
话说,一次性能测试中,TPS 死活压不上,应用的响应时间增加。根据 Brendan Gregg 大神的最高指导精神,我开始用 USE(Utilization Saturation and Errors) 方法学去定位这个性能问题。